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新加坡交流团访学之旅


2017624日上午,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加坡交流团41名学生和2名带队老师搭乘航班前往新加坡,开启30天的访学之旅。

图为出发前在杭州萧山机场。

本次访学,学生参与聆听新加坡国立大学系统科学院和耶鲁学院教授课程,全程英文教学。因为到达时间是当地马来民族的开斋节,全国放假,所以我们没有马上开始上课,而是在导游的带领下,先行对新国坡进行大致的了解。

62526日,我们分别参观了新加坡的市政大楼、标志性建筑物、小印度、马来西亚族群等等特色景点以及新加坡重点项目新生水厂,对当地人民的构成和城市规划,有了初步的体验。

图为学生在住宿地:新加坡领袖学院。

图为学生参观市政厅、国会大厦等。

图为学生参观马来西亚文化馆。

图为学生参观印度民族聚居地--小印度。


图为学生参观新加坡新生水世界工厂。


随着马来开斋节的结束,新加坡公假也随之结束。627日周二,团队进入了正式的学习阶段。朝阳洒在远方天际,照亮沉寂了一晚的土地,我们一行人用完早餐,坐上了久等的200路公交车,开始了一天的求学之旅。

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校园依山而建,面积很大,我们一番跋涉,来到系统科学院(ISS)。本次ISS课程,主要学习User Interface Design,由Megam Wang主讲。学生分小组,在三天课程中设计小组program,并完成项目设计开发前期分析,最后在课堂上Presentation成果。老师在过程中评析学生们的项目 ,给予建设性指导。在workshop过程中,大家学会了头脑风暴,共同合作探讨,并创新想法。

(课堂Presentation

在学习之余,我们穿梭于新加坡各地,深入了解新加坡文化。

(偶遇毕业典礼)

亨德森波浪桥(Henderson Waves)是新加坡最高的人行天桥,桥身犹如波浪一般,站在桥上一直可以看到远方的大海,山坡上的高楼,飞驰的汽车在树丛中穿行,你会不由得感叹这座建在森林中城市的传奇。

Henderson Waves

Henderson Waves出来,沿着Mount Faber Loopr 的山路,可以通往Vivocity(怡丰城),作为本地最具设计美感的商场,由世界级日本建筑**伊东丰雄设计,将活动与流动的概念融入钢筋水泥之中,让人感到一种海上扬帆的美感。

 (VIVO CITY)

走出热闹非凡的购物中心,沿着海边,我们漫步到了圣淘沙,圣淘沙素有“欢乐宝石”的美誉。在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和休闲活动区域,环球影城,美食街,琳琅满目的商品,是游客聚集的旅游圣地。

630日起,新加坡访学团开始了在领袖学院的课程。主讲人是NUS退休老教授DaveDave围绕“Marketing”和“Social medium”两个主题,为我们带来了完整的四次课程。在生动有趣、全英文无翻译的四天学习中,同学们集中全部注意力,专心致志听讲。好在Dave本是英国人,一口标准的英式发音,听起来很亲切;Dave爱举例子,生活中的例子,常常几个比喻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个概念,启发大家的设计灵感;他上课时风趣幽默,以肢体语言带入情境,可爱亲切。

Dave课程授课中

DAVE教授举例,同学们认真做笔记

同学们依然以workshop的形式探讨课后项目设计。这次的命题是GYMDave捕捉了当下市场潮流,以新加坡热门的健身馆作为实例切入,从如何开拓健身馆市场、如何完整定位市场、制定市场战略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。各小组均用英文设计制作画报并用英语进行PRESETATION

我们进行作品展示

午餐时间 ,DAVE教授还和我们同桌就餐,就各类问题进行交流。他是一个健谈而且阅历丰富的人,走过很多国家,而且对于到过的国家的理解都比较深刻,对于中国的了解更是深入,在言谈中他还说道,他喜欢中国。四天时间,同学们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也增长了不少

Dave教授的集体合影

74日课程结束后,我们来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中文图书馆,此馆坐落于NUS总图书馆的大楼北侧。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讲解下,我们了解到,本馆创设宗旨,乃为支援本校中文系的教学与研究,以文、史、哲、语文、华侨华人研究的收藏最为丰富。本馆馆藏中文书刊,价值无比,以典藏线装古籍、“四库”系列丛书、海外中文报章、南洋研究资料、民国以来期刊等最具特色。单就中文图书而言,本馆逾53万册中文藏书量,亦雄踞中,港、台、澳以外学术图书馆领先地位。


图书馆外景


著名作家作品专展橱窗(其一)


馆藏四库全书一角

我们在四库全书前徘徊

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合影


76日,我们来到了南洋理工大学,见识了新加坡的另一高等学府。南洋理工大学最早可追溯至1955年成立的南洋大学,后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为新加坡国立大学,一段时间不复存在。1981年,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,为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;1991年,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,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,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,成为新加坡科研密集型大学。

随后,我们参观了新加坡住建局及社区祖屋,看其城市规划,叹其日新月异。


图为Singapore City Gallery.

五年一小改,七年一大改,住建局承担着新加坡城市规划的责任,在天圆地方的规划理念指导下,新加坡政府坚持着绿化环保和保护古迹的宗旨,这个只有五十余年发展史的城市,成长速度非常之快。新加坡CITY Gallery内以实物、图片以及高科技化影像等形式记录着新加坡独立后城市变迁的过程,整个城市的建设体现出了新加坡“居者有其屋”的理念。


图为学生参观照片。

图为新加坡城市模型(白色部分为未来构想)。

新加坡土地紧缺,正在持续进行填海造地运动,但是他们却依然坚定不移地保护着城市绿化,高度重视环境保护,着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图为新加坡创造绿化和保存记录的理念。

我们不仅在学习一些专业知识,更是在与异国文化的碰撞交流中,去粗取精,习得更多的创新思想和先进方法,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观,思考一代人的价值观,思考更深远的社会意义。我们在成长!

201778日上午,我校新加坡交流访学团全体成员来到JURONG EAST,与在新加坡定居的杭电学长学姐们开展了生动活泼的校友见面会。参加见面会的校友从80级到16级,横跨36年,大家超越年龄隔阂,亲切交流。

(与新加坡杭电校友合影)


到场的前辈有杭电第一届本科生、80级的秦宝根学长和刘再林学长,81级的春燕学姐、杨晓平学姐和周武君学长,当然也不乏年轻的楼立恒学长、09级张永德学长和在NUS做博士后的李平老师。他们现在就业于诺基亚、新加坡能源公司、电信、花旗等公司,也有继续从事科研工作的,**了会计、芯片测试、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方向。有几位前辈来新加坡近20年,他们生动地向我们讲起,那年本科生还只有4个系,一共208人,第二年变成5个系,而如今我们已有18个学院,2万多本科生,这是当年的他们完全无法想象的。他们说当年学计算机时,电脑都和冰箱一样大,都是打入101010printf出来的。还有与马云同事10年的老师,在杭电度过了10年教师生涯。

 710日,新加坡国际交流团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新一轮课程——世界公民教育课程,由新加坡国立大学耶鲁学院优秀导师为学生授课。本周主题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、全球化和全球合作。每次课程分为知识解读、小组讨论、现场陈述三部分。同学们分小组自行选择一个主题,进行全面的剖析和设计,在周五进行小组最后成果的展示。在这一周的学习中,大家以自身的体验去梳理宏大的世界发展命题,各小组海搜各类资料,最终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Program\Project,渗透了学生的思考与努力,同学们从中收获了许多。

第一天上课气氛还是挺轻松的,同学们认识了三位年轻导师:Jared YeoCheo BaoyunStanley Fang。导师们将43个人分为三个大组,他们每人负责一个小组。第一堂课之初,由各大组导师带着组员进行一些互动游戏,用着不太流利的英语,大家还是有说有笑,在聊天中相互认识和熟悉。

接下来是正式课程的开始,主题是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目标,共分为17个。除了讲课传授知识外,老师更喜欢在课程上让学生做presentation,学生分组后自己选择若干个可持续发展目标。

在第二天的课堂上,各组就之前选定的主题进行现场讨论,展开了mini版的presentation,用简洁的语言、典型的例子描述小组主题和目标,展示给老师和同学,。当然了,全程speak in English,因为不是平常对话,有很多专业名词,而且需要用逻辑连贯,所以非常有挑战性

世界公民课程第4天,Stanley老师重点讲解了Quality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可持续发展全球目标。紧接着,三位导师为学生们准备了一场小测验。测验以小组抢答的形式进行,答对题目后,可以加上相应的分数。同学们十分积极地回答问题,渴望为他们的小组得到更多的分数。所有题目回答完毕之后,“Pikachu Go”小组以绝对的优势获得第一名,并得到了小礼品。

图为同学在抢答

周四下午,同学们并没有休息,而是在领袖学院紧张而激烈的讨论课题,修改PPT。只为周五的展示能给导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从下午到深夜,一遍又一遍地改着稿子,一页又一页地完善PPT,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。

图为同学们在领袖学院餐厅激烈讨论

周五早上,同学们各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来到教室,将小组精心准备的汇报PPT拷进电脑后,焦急的等待展示的开始。上午10点半,第一组开始进行展示。三位评委老师认真的听同学们的展示,并在展示结束后,提出相应的问题。同学们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耐心仔细地做出回答。

图为同学们在进行展示

图为三位评委老师在认真听同学们的展示


第一周的世界公民教育课程,给同学们感触最深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,老师上课讲的少,多数时候是抛出一个问题,给予学生时间思考,有时候是考验见识层面,有时候是看理解能力,老师英语语速很快,必须全神贯注才不会走神。每节课课后都是workshop,组员一起讨论和精化自己的project,需要每位成员积极发表意见,提出问题,思考方法,这就是一种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。

当所有队伍展示完毕过后,同学们全都松了一口气。这些天的努力,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英语口语,还锻炼了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。

 (全体师生大合照)

让机械、自动化、计算机三个专业的同学们组队完成一个公司的开发和建设,你能想到是怎样的一种情境吗?

最后一周,我们新加坡交流团的小伙伴们摇身一变,成为了企业创始人,导师们提供给大家Social Enterprise理念,选取17个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为企业的创建初衷,具体涉足哪一个领域的生意,由各组自行商讨确定,他们得制定business plan,明确公司的详细发展方向、定位和发展路径及细节。

在本周第一堂课上,导师们布置了任务,并在课堂上举例演示了如何进行business规划,而本周所有的课程将继续深入介绍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目标,让同学们在了解各类目标的基础上,更好地去建设Social Enterprise

为了训练同学们的逻辑思维,导师们还在课堂中安排了不少小型有趣实用的practice。中文歌曲歌词大翻译,在有限的时间内,各小组分别作答,最后依据翻译水准进行打分;新能源优缺点分析,各小组自行就一种新能源进行优点和缺点的大剖析,并且誊写到纸上,公开呈现,之后每个小组观摩他组的分析,次日将以同学们所撰写的内容作为QUIZ范围。实时问题解锁,现场随机抽取议题,20分钟时间给出解决方案,并阐明与哪类全球目标关系最为紧密,之后进行presentation。同学们在紧张而兴奋中,进行着各种头脑风暴。


同时,针对最后的任务,导师给予各组课堂讨论的时间,有任何的疑问,小组都可以直接与导师沟通,寻求帮助、征求意见以完善方案。

721日,终极Presentation,同学们各显其能

本次访学,同学们的收官之作得到了导师们的认可,完美结束本次访学的课程!

新加坡国立大学课堂与国内课堂最大的不同在于对workshop的重视。不管是哪个老师的课程,不管内容是什么 ,总脱离不了小组的分工合作,高度重视团结协作的力量。这也让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扮演一定的角色,开展头脑风暴,从而激发出每个人的灵感,在冲突与认同中寻求最佳方案,完成个人所不能达成的项目。这样能更有效地带动所有人去思考去参与,解决矛盾和问题,而不只是单枪匹马进行闭门造车,无法及时看清存在的问题,不能摆脱个人主见造成瓶颈。这是非常有益的一种教育模式。

这次访学,丰富的课程内容,让同学们体验了一把亚洲高等学府不一样的教学模式,对于回国后自身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。同时异国这旅也是让大家增长了不少见识,开阔了眼界。新加坡当地展览馆的参观,也是令同学们对这个国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,看到了不一样的国情和理念,促进了大家对学习、对生活的一些思考,助力了同学们的成长,不管是对自己的发展还是今后步入社会对祖国的贡献,都有着重要的意义。相信同学们,都是满载而归,学成返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