业绩考核学校文件3
附件2:
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专科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
一、课堂教学标准课时数(A1)的计算
A1=H・K1・K2
其中:H―课程的计划学时数
K1―课程类别系数
K2―教学班规模系数
(一)课程类别系数(K1):
序号 |
课程类别 |
系数 |
1 |
理工类必修课 |
1.1 |
其它理论课 |
1 |
|
课外教育三个必修项目 |
0.85 |
|
2 |
体育课 |
0.85 |
3 |
实验课(A类/ B类) |
0.75 |
4 |
双语教学课程(A类/ B类) |
1.6 / 1.2 |
注:1、实验课包括理论课的内含实验。实验课A类:非上机类实验;B类:上机类实验。
2、课外教育三个必修项目是:形势与政策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、大学军事理论。
3、双语教学课程A类:使用外文教材,板书、布置的作业、考试命题及答题全部使用外文,课堂教学语言中外语比例达到50%以上。
双语教学课程B类:使用外文教材,板书、布置的作业、考试命题及答题全部使用外文。
4、专职辅导: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同理论课,其中类别系数为0.4。要求跟班听课、上习题课(讨论课)、批改作业、辅导答疑、监考、阅卷等(此项工作量仅用于对教师个人教学业绩考核的工作量计算)。
5、开新课:在相应类别的课程系数上增加0.2(此项工作量仅用于对教师个人教学业绩考核的工作量计算)。
(二)教学班规模系数(K2):
课程类别 |
教学班规模系数(K2) |
一般理论课 |
人数≤40,K2=1; 人数>40人:K2=1+(人数-40)×0.0075,至多增加到1.6 |
B类实验课 |
人数≤40人:K2=1; 人数>40人:K2=实际人数÷40 |
A类实验课 |
人数≤20人:K2=1; 人数>20人:K2=实际人数÷20 |
注:1、A类实验课以20人为计算基数;其它各类课程教学班均以40人为计算基数。
2、外语、体育课教学班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40人。
3、实验课要求每个教学班(A类20人、B类40人)配备1名指导教师,教学班规模超标、教师配备达不到要求的按不达要求的比例减少相应的工作量。
二、实践教学标准课时数(A2)的计算
序号 |
实践教学类别 |
标准课时 计算公式 |
说 明 |
1 |
指导课程设计 |
A2=16W・K1・K2 |
其中:W为实践环节的计划周数;K1为类别系数,K2为教学班规模系数。 ①K1取值:理工教类K1= 0.8;经管文法类K1= 0.5。 ②K2取值:理工教类: 上机类:人数≤40人,K2=1; 人数>40人,K2=实际人数÷40。 非上机类:人数≤20人,K2=1; 人数>20人,K2=实际人数÷20。 经管文法类:人数≤40人,K2=1; 人数>40人,K2=实际人数÷40。 要求:每个教学班(上机类40人、非上机类20人)至少配备1名指导教师。教学班规模超标、教师配备达不到要求的按不达要求的比例减少相应的工作量。 |
2 |
指导集中性实习 |
A2=16W・K1・K2 |
其中:W为实践环节的计划周数;K1为类别系数, K2为教学班规模系数。 ①K1取值:理工教类K1=0.7,经管文法类K1=0.4,人文学院由教师带队下乡进行的两课社会实践、社会调查与研究K1=1.2。 ②K2取值:金工实习:K2=实际人数÷20 其它实习:人数≤40人,K2=1; 人数>40人,K2=实际人数÷40。 要求:每个教学班至少配备1名指导教师。教学班规模超标、教师配备达不到要求的按不达要求的比例减少相应的工作量。 |
4 |
指导社会调查 |
A2=0.15M |
其中:M为学生人数。对安排在短学期集中进行的社会调查指导工作量按集中性实习计算。 |
5 |
指导分散性实习 指导工程设计训练 |
A2=0.3 W・M |
其中:W为计划周数;M为学生人数。 |
6 |
指导毕业设计(论文) |
A2=1.1 W・M |
|
7 |
指导学生学科竞赛 |
A2= 1.1W・M・Q |
其中:W为计划周数;M为学生人数。Q为强度系数,由教务处会同承办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。 |
三、其他教学工作量A3的计算
1 |
指导校运动队训练 |
A3=0.75H |
其中:H为指导训练的实际时数。 |
2 |
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|
A3=0.85(M÷80) |
其中:M为学生人数。A3为测试教师每人每批次工作量。 |
3 |
大学语文水平测试 |
A3=0.1 M |
其中:M为测试学生数。 |
4 |
批阅课外读书笔记 |
A3=0.025P |
其中:P为笔记篇数。 |
5 |
校运动会工作量 |
A3=0.85*6T |
其中:T为实际天数。A3为每位参与工作教师的工作量。 |
四、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,供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之用,由教务处负责解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