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2008年计算机学院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人数的通知
根据校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方案,各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人数分配如下表。其中a+b表示单独指导学生人数最多a名,另外b名需配备第二指导教师。
每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人数不得超出表中数据
序号 | 姓名 | 可指导专业 | 指导研究生人数上限 |
1 | 包健 |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4+1 |
2 | 陈临强 |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4+1 |
3 | 陈勤 |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4+3 |
4 | 戴国骏 |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4+3 |
5 | 丁宏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4+1 |
6 | 董云耀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1 |
7 | 方景龙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4+3 |
9 | 胡维华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4+1 |
10 | 李黎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2 |
11 | 李强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2 |
12 | 李传东 |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2 |
13 | 廖晓峰 |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2 |
14 | 陆蓓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4+1 |
15 | 姜明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1 |
16 | 任yu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系统结构 | 4+1 |
17 | 童孟军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1 |
18 | 王林泽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4+1 |
19 | 王相林 |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2 |
20 | 王毅刚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4+3 |
21 | 王小华 |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4+1 |
22 | 吴铤 |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4+1 |
23 | 吴国华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 | 4+1 |
24 | 万健 |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4+1 |
26 | 徐明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2 |
27 | 徐向华 | 计算机系统结构 | 1 |
28 | 徐小良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2 |
29 | 严义 |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自动化 | 4+1 |
30 | 余正生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4+1 |
31 | 袁友伟 |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,计算机应用技术 | 1 |
32 | 张大兴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2 |
33 | 张红娟 |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1 |
34 | 张善卿 |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1 |
35 | 赵辽英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| 4+1 |
36 | 赵乃良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4+1 |
37 | 郑宁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4+1 |
38 | 周必水 |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| 4+1 |